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7章 真不知“死”字怎么写(三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刚刚分宗又是筹建书院,又是指婚给皇子,这是什么运气?”

    “是走了狗屎运吧!”

    “宫里头对新民孙家未免太重视。”

    “摇身一变,就成了外戚。换了我,我也分宗,单独立宗祠。”

    “孙状元这老匹夫,是不是早就料到了这一切,所以才会急急忙忙分宗。”

    “定是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内幕!”

    “生活秀还在一本正经报道分宗一事,殊不知这分明就是一场交易。”

    “这老头坏得很!以为他老糊涂,结果算计得比谁都精明。”

    孙家的热度,看样子一时半会下不去。

    孙状元整日忙碌,总能感受到大家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眼神。

    我懂,我们都懂。

    内幕嘛!

    孙状元一脸生无可恋。

    他明明是被架在火上烤,结果世人都认定他占了天大的便宜,和宫里头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就连孙家本宗的人,也都这么认为。

    二房四房偷偷跑过来,找到他,“你不地道啊!”

    “你要筹建书院,和大家说一声啊!干什么非要分宗出去。”

    “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吱声。虽然分了宗,大家还是一家人嘛。”

    “服个软,族长那里我们替你求情,族中的资源随便你用。”

    “这个书院,一定要打上我们孙家的烙印,传播我们孙家的学术思想。”

    “筹建书院不便宜啊!还要免费供养学子,每年都是一大笔开销。也只有皇后娘娘有这个魄力,也有这个财力,可以连着开几家书院。”

    “有了皇后娘娘的金钱供应,尽可能多招收学子。如此一来,我们孙家的声势也能跟着壮大!”

    孙状元听完了二房四房的话,只想做一件事。

    呸!

    “尔等是将皇后娘娘当成了冤大头吗?”

    “皇后娘娘修建的书院,孙家妄想夹带私货,取而代之,真不知‘死’字怎么写。”

    “这是皇后娘娘的书院,是朝廷的书院,不是孙家的书院。”

    “孙家可以自办书院,没人拦着。”

    二房四房见孙状元动怒,很着急。

    都是一家人,态度能否和善一点。

    得到皇后娘娘的重用,也不能翻脸不认人吧。

    做了外戚,果然骂人的声音都比以往更大声。

    二房和四房苦口婆心:

    “办书院,若是能收取束脩,那还好。只是这样一来,书院规模有限,估摸着最多只能招收一二百人。能交得起束脩,买得起笔墨纸砚的人,毕竟是少数。”

    “只有像皇后娘娘这般,只要能考入书院,一切免费,方能扩大书院规模。”

    “然而,免费供应一切,开销甚大。家族还有这么多人要养,哪能便宜了外人。”

    “唯有借皇后娘娘的书院,方能大规模传播我们孙家的学术思想。”

    “书院建成后,需要教书的先生。我们孙家人完全可以胜任,这也是替皇后娘娘分忧。”

    “你们三房虽然已经分宗,然而我们都姓孙,依旧是一家人。本该同气连枝,共富贵同患难。”

    “筹建书院这等好事,兄弟啊,你可千万不能吃独食,将我们都撇开啊。”

    读书人争权夺利,一样市侩,令人厌恶。

    孙状元直接“呸”出声。

    “瞧瞧你们的嘴脸,真是令人不齿。”

    “当初山河书院刚成立的的头几年,还没打响名声,老夫要是没记错,山河书院曾对孙家发出过邀请。邀请孙家人到山河书院授课讲学。当时你们都是怎么说的,忘了吗?你们忘了没关系,老夫都记得一清二楚。”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破烂书院,也敢请我们孙家人授课讲学,真是毫无自知之明。是这么说的,对吧。”

    二房四房讪讪然,很丢脸。

    说过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啊。

    还是要替自家人辩解一番。

    “此一时彼一时。”

    “谁能想到山河书院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能硬生生压国子监一头。”

    “后来我等都愿意到山河书院授课,奈何书院不肯发出邀请。我们好歹是孙家人,总不能跑到书院自荐。那多没面子。”

    “如今你在筹建书院,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难题。我们都愿意到新建的书院教书,待遇方面比肩山河书院就成了,要求不高。”

    呵呵!

    就这,还敢大言不惭要求不高。

    知不知道山河书院给夫子们待遇,一年至少五百两。

    包吃包住,妻儿子女的吃喝开销,基本上也包了。

    若是能写文章,能顺利发表,还有丰厚的润笔费。

    逢年过节,书院会有额外的奖励。

    零零总总下来,山河书院的夫子,最差最差一年也能拿到六七百两的收入。

    大部分人,一年下来,能拿到上千两的收入。

    像三元公杨元庆,周世安这样顶级人物,一年的收入少则四五千两,多则数万两。

    周世安出版《官场》那年,光是润笔费就拿了两三万两,绝对是土豪。

    而且这本书,每年还在陆续给他带来收入。

    平日里给《山河书院报》供稿子,一个月少说也有几十两收入。

    至于三元公,更不得了。

    《三元公讲论语》一些列丛书,都是科举必买书籍。

    靠着这些书籍的润笔费,三元公年年蝉联山河书院收入榜榜首。

    杨氏家族,翻身过上富贵生活,能够买房置产,靠的都是三元公的润笔费。

    等于是三元公一人,养活了整个家族。

    可想而知,他的收入有多高。

    山河书院的教书先生们的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的高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山河书院的流动性很小很小。

    凡是进了山河书院的人,即便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没见谁辞职不干。

    山河书院的学子,很多人的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留在书院。

    即便不教书,做个普通办公人员也成。

    很多考上两榜进士的山河书院学子,也都梦想有一天,能回到书院教书育人养老。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